(资料图)
随着寒假结束,旅游市场也迎来了错峰游的最佳时机,性价比突出的特价机票也越来越多。但对于中老年人等一些出行经验不够丰富的消费者来说,在没有看清、弄懂特价机票的诸多附加条件时就贸然下单,很容易贪小便宜吃大亏。
行李托运比机票贵
“我看直飞的航班都比较贵,就选了中转的航班便宜一些。没想到,后来加上行李托运费用反而花了更多的钱!”家住滨海新区的小文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出游的“囧事”。春节前夕,她带着家里几位老人去海南度假,为了图便宜选择从武汉、上海等地中转再飞往海口,往返的航程一共分为四段。没想到的是,行程中从海口至上海的一段航程,特价机票“附加条件”较多,除了不包含托运行李,对手提行李的长宽高还规定不能超过20厘米、30厘米、40厘米,也就是说常见的20寸登机箱甚至是稍微大一点的手提包都无法带上飞机,只能额外花费数百元自费托运。对此,很多经常出行的消费者均表示遭遇过类似经历,尤其是廉价机票,普遍不包含行李托运,而手提行李的尺寸各家公司的要求和实际执行的尺度也参差不齐,行李比机票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分段行程留中转时间
除了行李等附加条件以外,选择第三方目的地中转的方式来省钱,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隐形风险。比如,一些“精明”的旅游玩家会把一段长途行程分成两段甚至三段来分别购买机票。业内人士提醒,这种方式中,前序航班跟后续航班没有任何关联性,一旦前序航班晚点或取消导致错过后续航班,产生的改签、退票等损失,航空公司是不会进行额外赔付和处理的。如果后续行程无其他航班可改签,那消费者更可能面临整个行程“泡汤”的巨大损失。对此,建议消费者订票时,针对一些准点率不高的前序航班,可以安排在中转地区留足停留时间,或者干脆安排在中转地停留一天以保证后续航班能够顺利“衔接”,同时也可以考虑购买延误险等保险产品来为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保障。